印象枣一医
张 玮
很早的时候就想写这篇文章,每当清早走在医院角角落落的时候,这种愿望就愈加强烈,特别是几天前站在中兴大道上看着新院大楼上那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那一刻,我决定拿起笔,记录一个枣一医人对医院的印象,以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眼光回望几十年来医院的人和事,以一个医院管理者的情怀畅想医院的未来,更想从中凝炼出历代枣一医人的文化精神。
我是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工作的,和每一个刚出校门的医学生一样,带着神圣、忐忑、憧憬的心情来到医院,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那一年在我记忆中医院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八月份的时候枣阳县委任命了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李俊民任书记,任宗恒任院长;二是,九月份的时候现在的急诊楼开始动工兴建;三是,由陈真信主任等率领部分外科医生独立完成的自体肾移植临床应用获得科技成果奖。在那个年代,国家尚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虽然物质条件、工作环境都没有现在好,但那个时候我的同事们却充满干劲和激情,处处讲求奉献,工作兢兢业业,人们的思想纯粹、质朴,是医患关系最为和谐的时期之一。
我记得刚到医院工作的时候,全院职工只有400人左右,床位才200多张。1987年医院200元以上的设备只有27件。恢复考试制度后至1987年,医院只分配了2名本科生,4名专科生,我便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医院的建筑格局和目前有些不一样,在现在门诊楼的方位有一幢门诊大楼(不是现在的这样子),门诊大楼后面就是现在的外科住院部大楼(未装修之前),在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之间靠近护城河边有一幢破旧的两层小楼,是办公楼,旁边是自行车车棚、水电班,现在我们看到的急诊楼当年正启动新建。现在我们看到的五层的传染病房大楼、药剂楼、康复楼那时都还没有,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分别到1990年8月、1993年6月、1997年9月才建成使用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所漂漂亮亮的医院啊!所以我想对身处目前环境的大家说一句:珍惜吧。
虽然那个时候医疗设备少,病房陈旧,但是医院却拥有一大笔财富,那就是有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专家,陈真信、乐全忠、邱洁玉、孟兆清、李朝新、石习权、祝魁芬、王存俭、杨宣斌、廉相午、杨明才、刘成忠等等都是他们的代表,他们信奉“生命至上、无私奉献”,他们是真正将病人视为亲人、将医院当做家的一群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留给我的印象是长时间的待在病房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治疗,忘我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至今令我难忘。不仅仅是老专家,24小时住院医师也是比比皆是,现在很多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和高级职称医生都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他们在钻研技术上严谨求实、不遗余力,废寝忘食,在那个年代他们已经能完成很多高难度手术,医疗技术在襄樊地区乃至鄂西北都有一定影响。在临床技术的钻研上他们大胆、心细、敢干,“自体肾移植术”、“运用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术”、胰头及十二指肠癌根治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安装心外临时起搏器等等医疗技术都能成功独立完成。他们中的有的人后来享受了国务院津贴,有的人参加了医疗援外工作,有的人至今还在为病人服务,还有的人至今一提到他们的技术、他们的为人,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比我们年纪还大的人仍然会肃然起敬。他们为医院建设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必成为我们医院建设中不朽的丰碑,永远载入医院发展的史册。记得1987年冬天,我院骨科收治了一名前臂几乎完全离断的年轻患者,在无显微外科设备的条件下,我的骨科同事们没有轻言放弃,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经验大胆地做了大部分血管和神经的吻合,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这位青年保住了前臂。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30年,但是我清楚地记得,事后这名青年的家人含着眼泪赠送骨科一面锦旗,那上面写着“感谢断肢再植成功”。一面锦旗虽然算不了什么,但那是一份多么可贵的赞誉和肯定啊!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心潮澎湃,总会想起胡锦涛同志的一句话: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人民群众对你的感情就有多深!作为一名医生,还有什么比得到患者的赞誉和肯定更能让我们高兴的呢?
那时候还有一支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任宗恒同志、李俊民同志、罗耀钦同志、翟兴然同志、杨绍清同志等等,他们既是医院的领导,又是临床、医技科室的专家,更是我的好导师,好榜样。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不断将医院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1992年我院成为湖北省首批创建上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与这些领导、专家和那一代一医人的拼搏是分不开的,医院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在那个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创建二甲医院的时候还专门组织人员到我们医院学习取经。
在二十多年普通医生的工作生涯中,我时刻吸取着医院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渐渐的,不断地向老一辈专家、领导身上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俗语说,“学以致用”,我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转化,用在自身的业务发展上,用在自己思想的提升上,用在服务患者能力的提升上,用在服务全院工作的行动上。我始终信奉:“只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得到回报”。1997年我和蔡斌、吴崇学、丁星华、闫学军、李斌一起共同走向科主任岗位。也是在1997年,医院11层的康复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儿科搬到康复科三楼,很短的时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医院在那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病床量得到一次大的增加,病人量也快速增长。
医院发展到今天,我非常想感谢那些忘我工作的老专家、老领导和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名职工。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过去的景象将深深的烙在我和每个人的心中。那种忘我、奋进、一切为了病人、把自己的一生都深植在医院的精神将深深的烙在每个人的心中。那时没有纠纷,少有利益之争,薪水也不高,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很高。那种严谨到刻板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扎根于枣一医人的理念和精神之中,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枣一医的文化理念——生命至上,无私奉献。
护城河畔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同样饱含了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也见证了我们拼搏奋斗的光阴。当下医院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2014年12月31日,枣阳市市长何飞同志在人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2015年5月之前,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搬入新院。在这个时候,我感慨良多,医院从建院到现在,走过了74年的风雨之路,这74年是栉风沐雨的74年,是不平凡的74年。当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们能清晰可辨那卓然不凡的轨迹。我们看到了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沧桑巨变,我们看到了她始终不渝探索惠民之路的坚强身影,我们看到了医院向着朝阳振宇腾飞的壮丽辉煌。时光荏苒,在我们主体科室即将搬入新院之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壮观的医院,一座现代化的医疗之城,一个可以驻足游玩的漂亮景点。新院区病房温馨舒适,功能完善,设施设备先进,科室布局科学、合理,理念超前的层流手术室、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消毒供应室等等将一应俱全。在完成全部搬迁后,医院将初步形成“一院两区”格局,老院区仍有肿瘤、感染疾病、医学美容、皮肤、整形为主的科室存在,另外,老院区门诊也将会留用。
面对壮丽的场景,我们在职的当代人又该用怎样的精神和内涵去传承、去填充、去渲染? 怎样去坚持“社会诚信医院、政府惠民医院、群众满意医院、职工幸福医院”四个医院建设的办院方针?怎样履行全面质量管理治院理念?怎么面对“创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巨大挑战?这也是我们所有人要好好研究并完成的课题。最后,我默默祝愿,在医院即将发生历史变革和历史跨越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历史的选择,担起历史的重任。以新院搬迁为新的起点,用热血和汗水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印 象 新 一 医
张 玮
五年前的秋天,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接任了枣一医。2018年的中秋之夜,丹桂飘香,看着夜空中熠熠生辉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发光字,看着依然忙碌着的我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同事们,我百感交集,随感而发。他们与我一起经历和见证了枣一医的成长。几度春秋、几番奋斗、几篇华章,我们一起奋斗的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一处处变化、一缕缕憧憬,是那么的清晰,枣一医的历史、文化、故事深深镌刻在脑海,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难忘2015年的那个秋天,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一鼓作气,仅用一天就顺利完成了新院搬迁,得到了全市人民交口称赞。新院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流程科学,使慕名前来学习参观的兄弟医院羡慕不已!如今的医院,绿植环绕,亭台楼榭,室内整洁美观,法治大道古香古色,内外科楼错落有致,高高耸立,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园林医院、绿色医院”,是枣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难忘2016年的那个春天,我们启动了“创三”。为了“创三”,我们流过太多的泪,出过太多的汗,数不清有多少父母,牺牲了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爱人,为了创三推迟了婚期;有多少子女,好久没有看望年迈的双亲……时至今日,多少人谈起“创三”,回忆起那段苦累交加的日子,仍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创三!我们参与过、付出过,亲历这划时代的升华,在医院的发展长河中,是一段刻骨铭心、永不磨灭的记忆!
难忘2017年那个春天,我们捧回了“三乙”的牌匾。那一刻喜悦在心间,憧憬在心间,豪情在心间,责任在心间……,“三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持续改进,我们永远在路上!那年的冬天,我院成功救助一名才一斤多重的被遗弃在小树林的婴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枣一医的大爱无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了全枣阳。
难忘2018年,十九大的开局之年,医院业务发展如日中天: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建如火荼。创伤中心、危急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你追我赶,专科建设大发展。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启动之初,我们邀请了十几个专家指导,现在我们不仅能独立完成,而且已成功施行了30多例。介入手术量屡破新高,微创手术量超越传统式手术量,这些都是零的突破,质的飞跃,医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凝练了枣一医自己的精气神,造就了枣一医自己的大品牌!让我们共同见证,枣一医“高起来”。
“大爱无疆,护佑人民”,习总书记高度赞誉了献身健康事业的医护人员,这也是枣一医人的真实写照。在突发公卫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义无反顾、首当其冲!在推行医改政策过程中,我们累计让利患者一个多亿!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所医院、东西格局、三项工程,四个医院”的建设目标,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大别山革命老区西部医疗中心,让我们共同见证,枣一医“强起来”。
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医院的管理思路更加清晰,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措施更加到位,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各项工作都持续改进逐步提升。今年我院成功进行了中层干部任期考核和干部选拔,一支优秀的中层干部队伍正在院党委领导下,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乘风破浪,扬帐远行,让我们共同见证,枣一医“快起来”,不断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我们枣一医人的目标!目前,医院已构架了新的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康复科,打造了心内、儿科等强势学科;扶持了疼痛科、营养科等一些弱势学科。今年我们又有3个学科冲刺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最成功的是我们建设“651”工程,提速了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门球时间最短的才18分钟。空中120的开通,让我要飞得更高的梦想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见证,枣一医“美起来”。
枣一医人始终把群众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医院的文化就是“热爱病人、忠诚医院”,现今“厚德博爱”的院训已深入人心。在连续两年的“诵经典,讲故事”活动,给全市人民呈现了一场有品味、有内涵、有分量的文化盛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广泛称赞!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我们在门诊设立了自助挂号机、自助打印机、自助缴费机、银行取款机、自动售货机,开通了移动支付平台。病区设有配餐间、开水间、晾晒间、休息间。院内有食堂、超市等。2018年,在人流最密集、最显眼的门诊一楼,开设了两个投诉窗口,第一时间接待患者投诉,我们与患者的心更近了,患者就医更满意了。
忆往昔,感恩在心间,没有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没有全院上下的齐心协力,就没有医院今天的“高大上”;望未来,美好的画卷已经铺开,宏伟的蓝图等着我们去描绘!进·无止境,医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所有的一医人,心连心,手牵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民健康事业,
我们永远在奋进!